|
花蓮「少棒之父」葉日好的著作「棒球戰術」。 記者范振和/攝影 |
走進花蓮縣吉安鄉勝安村葉日好的家,放眼望去,都是棒球相關書籍、照片、獎盃等,葉日好不負「花蓮少棒之父」的美名,儘管已近失智,談起棒球,依然意氣風發。
葉日好的家裡開撞球店,他6歲曾到花蓮市表演撞球,被喻為「撞球神童」。渾身充滿運動員細胞的他,14歲就讀花蓮高工時,開始打棒球,服役時,代表陸軍參加省運會棒球賽12次,曾獲季軍、殿軍。
20歲時就業特考及格,在台鐵工作40餘年,專職研究台灣棒球現況及未來發展,民國63年他帶領榮工少棒隊參加全國賽,這是東部第一次參加全國性棒球比賽,初試身手便拿下第三名。台灣棒球好手謝良貴、陳義信、羅世幸、侯明坤、孫昭立等多人,都是他的得意門生。
他認為,我國缺乏專業棒球書籍,讓許多有志於棒球運動之士,苦於無入門的指導參考資料,因此在擔任榮工少棒隊總教練時,口袋中隨身攜帶便條紙,記錄報章雜誌、電視台所見所聞,自嘲是「棒球資料拾荒人」。
他將棒球戰術、棒球學理、棒球故事等相關題材,分門別類詳加記錄、整理,一本本有關棒球的書籍出爐了。太太劉素珠說:「我先生是娶棒球,不是娶我,有時睡到半夜,靈感一來,會起床寫文章!」
「尤其鐵路局退休後,唯一嗜好就是看書、寫書,結果寫到生病,腦中風3次。」78歲的劉素珠邊念邊心疼地說,直到今年4月腦溢血,算是最嚴重的一次,老伴已有失智現象,說完上一句,有時無法接下一句話。
不過,提及棒球,葉日好眼神發亮,手指著書櫃的學理筆記、棒球用語,不管投手篇或捕手篇,依然說個不停,棒球儼然成了他生命的重心。他說:「還好,有我這位牽手,讓我能玩棒球,否則日子就歹過了。」
規畫中的台灣棒球博物館2016年將開幕,籌備單位正在全台蒐集台灣棒球運動發展歷史與文物,最近前往拜會葉日好時,他就捐出榮工少棒隊球員當年用過的手套,讓館藏更豐富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